1940年初,距离百团大战还有大约半年的时间,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频频展开游击战,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正因为如此,日军不得不分兵防守,无法集中兵力在正面战场展开全面进攻。八路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,然而也面临着许多困难,尤其是在基层部队的人员配置上。由于部队扩展迅速,许多职务长期空缺,尤其是一些对文化要求较高的岗位,常常难以填补。
当时担任八路军营长的王子衡,便陷入了这样的困境。营里的教导员岗位空缺已久,王子衡几度向上级提出申请,希望能够安排一名合适的人选,但由于组织人手紧张,上级只能安排王子衡暂时兼任这一职务。作为营长,王子衡不仅要忙于指挥战斗,还要负责教导员的工作,身心疲惫,极力期望有一个合适的人员能来分担自己的工作压力。
就在王子衡倍感压力的时候,忽然收到上级的通知,指派了一名新的教导员到营里报到,并让王子衡准备迎接。那时,王子衡正忙于其他事务,但听到这一消息,他高兴不已,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,准备去迎接新教导员的到来。
展开剩余81%王子衡没有任何架子,早早就站在营部门外等候。当新任教导员的汽车驶入视线时,他迫不及待地迎上去。汽车停稳后,王子衡露出灿烂的笑容,立刻向新来的教导员走去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当王子衡看到那人从车上下来时,他愣住了,笑容瞬间消失。
王子衡出生在山东蓬莱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家中并没有土地,父母只能租赁地主的田地来耕种维持生计。尽管他们勤劳朴实,却始终无法改变贫困的状况,原因就是所在村庄的地主刘向武制定的高额租金。即使年年辛勤劳作,王子衡的父母也始终无法实现温饱,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,连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望。
王子衡年幼时便感受到了贫困的苦楚,虽然他对父母的艰辛并不完全理解,但他知道,这一切都源于地主刘向武的压榨。王子衡对地主刘向武的印象并不深刻,但他对刘向武的儿子——刘一希,却有着深刻的记忆。每次刘向武来收租时,刘一希总是跟在父亲身后,显得富裕又高高在上。刘一希与王子衡年纪相仿,生活条件比王子衡优越得多,令他在王子衡心中深深扎下了印象。尽管如此,王子衡并不知道刘一希的优越生活是以百姓的痛苦为代价的,正是这种差距让王子衡始终无法读书,而刘一希却能够被送到北平读书,二人从此再无交情。
王子衡本以为一生都不会再见到刘一希,却没想到在迎接新任教导员的时刻,眼前的那个人竟然是刘一希。王子衡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: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,是与地主阶级对立的力量,刘一希身为地主的儿子,怎么也能成为八路军的教导员?为了避免引起误会,王子衡强压下心头的情绪,面无表情地问道:“这不是经常来我家收租的地主儿子刘一希吗?”
果然,王子衡没有认错。新任教导员正是那个曾经的地主儿子刘一希,不过他现在已经改名为刘景连。刘景连虽然有些记不起王子衡,但当听到他的提问时,顿时想起了他。由于王子衡显然对自己心存不满,刘景连没有提及过去的事,而只是简单解释了自己改名的原因。两人心照不宣,场面瞬间变得有些尴尬,原本满脸笑容的王子衡也因此变得沉默,硬着脸接待了刘景连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子衡对刘景连始终冷淡,以至于两人之间的工作配合也变得困难重重。刘景连察觉到了王子衡的不满,于是主动找到了他,带着两瓶酒,趁着酒意直接开口问道:“王同志,你凭什么一直看我不顺眼?”
王子衡一听,立刻举杯饮尽,坦言自己心中的不满。他直接质疑刘景连身为地主家子弟,如何能在八路军中担任教导员,怀疑他必定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才得以升职。刘景连闻言,虽然有些生气,但他依旧保持冷静,以“王同志”的口气回答道:“我能当教导员,是因为在北平接受了进步思想,积极投身革命,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党和人民的信任一步步获得了这个职位!”
两人就这样在酒桌上坦诚相见,心中的怨恨和疑虑终于得以释放。通过这番对话,王子衡才明白,刘景连早已不是当年的地主少爷,而是在接受了革命教育后,决心投身革命事业的人。得知这一点后,王子衡的心结终于解开,他对刘景连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,二人放下了过去的成见,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革命同志,并发誓要共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。
不久之后,日军在胶东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,王子衡与刘景连带领山东纵队14团1营,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敌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方,且我方兵力严重不足,双方的冲突迅速陷入了僵局。王子衡在报告上级时,上级命令不再与敌人纠缠,指示他们尽量掩护周围百姓撤退。
根据命令,王子衡与刘景连各自带领一队进行断后,争取时间保护群众撤离。尽管双方的军队竭力抵抗,但日伪军愈加愤怒,发起了疯狂的进攻。两支部队陷入了激烈的战斗,且战况愈发惨烈。敌人的炮火密集轰击,许多阵地爆发了白热化的肉搏战。刘景连毫不畏惧,勇敢地与敌军拼杀,最终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中,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,壮烈牺牲。
王子衡则带领部队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杀后,终于成功突围。等他平安回到阵地后,才得知刘景连已经牺牲,这让他沉默良久。刘景连曾对他说过:“地主家的儿子也能闹革命,同样能为国家效力,绝不比任何人差!”此刻,王子衡深深地相信了这句话,并将刘景连的革命精神一直铭刻在心。在之后的战斗中,王子衡屡次立功,始终将刘景连的意志带入每一场战斗。
多年后,王子衡担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时,得知刘景连的父亲刘向武已被打倒,且生活十分困苦,王子衡虽然曾对地主深恶痛绝,但因刘景连的缘故,还是决定过问此事。他发现,因刘景连参军时改了名字,导致当地政府并未认出刘一希就是刘景连,因此刘向武的生活依然艰难。王子衡通过自己的证明,最终帮助刘景连的父亲改善了生活条件,给予了烈士家属应有的待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全国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